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42451 線上人數 : 156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17533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7533
題名:
莊子遊心應世之人間道行析探
作者:
黃朝和
Huang, Chao-ho
貢獻者: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南楚
;
應世
;
內聖外王
;
境界
;
工夫
;
遊心
;
莊子道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015-01-05 17:53:18 (UTC+8)
摘要:
莊子道之大要本於老子,而老子《道德經》偏重說「道」較少談「心」,老子道流行至戰國中、晚期,逐漸演化為聚焦於「心」,衍承之主流道脈分化為北齊與南楚兩學派,從齊國稷下道家之心術、心氣、白心,到莊子學派之遊心。莊子領銜之南楚流派,自中原宋、魏一帶向南接涉楚、吳、越等地為主要演道背景,泛稱南楚,以安頓生命、釋放心靈為道行真諦,莊子道既以關切世道人心為本懷,故每於寓言、重言、卮言之精采開示中感動群倫,進而解消無世不亂之憂患心慮及糾結情識;莊子以莊解老及獨創精采之道脈可謂人間道家或生活道家。 本文首要探討之主題為莊子遊心之道。「道」徧於宇宙而即於天地萬物,更蘊藉於人世,而以人心為生命主體;莊書正面負面要角幾乎都出於心,負向的「成心」、「機心」、「師心」等,而灑脫且正面邁向精神境界的主角是「遊心」。莊子乘道以遊心,道心之所遊,既超脫於人世之困境糾葛,又出入於方內外而隨適自如。遊道為生命本真之智覺朗照;莊子以遊心之明覺玄覽而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為修道之工夫與境界,在戰國諸子之學思中,獨樹南楚一大派隨適自然而安頓身心之風格;其虛寂靜篤之逍遙道風,截然不同於迷離失神者擺盪招搖之遊戲人間,遊心凝神之際,往往相應著當體境界之主客交融。 莊子遊道之工夫進路為主觀境界之虛靈任運,亦為本然與超越不相悖離之內聖修養,其弘道模式為人間生活化之觀機逗教。從莊子遊心之道眼瞭望中,人間道諦之工夫與境界,在於探索天人、神人、真人、至人、聖人等之純然本真面目而攝歸於人道之生命實踐;可由凡人起步修行而臻於無己忘我之道諦成就者為至人,聖人、神人為陪襯寄寓之角色。 本文相續探索之另一主題為莊子應世之道。莊子身逢動盪劇變之戰國亂世,人命苦厄危脆如倒懸,其應世智慧更受注目;莊子以無執而為及無用為用之超然絕妙道用,而應處人世對治人心。其應世之用也迥異於普世價值之事功展現,以及隨波攀緣逐物為流蕩風氣之名利成就;雖看似不即而實則不離地關切人間社會乃至政治之外王實踐,故也可說是生命實踐之應世哲學。莊子從著書立說之生命關懷中,殷切提示外王實踐之生活世界可以無用而通用而妙用,可以安貧而逍遙向道;於領導統御方面,可以明王睿智,無為而天下治。 本論文之寫作,關注於莊子生命哲學之功夫修養與應世實踐;戰國南楚流派之莊子將原本偏重政治、社會關懷層面之《道德經》老子學,創造地昇華為乘道遊心,直探生命本懷之內在工夫修養與精神境界;再從精神境界中由內而外,轉化並開創應世無礙之外王實踐。「遊心」之工夫修養與精神境界,以及「應世」之生命智慧與生活實踐,皆為即心即道、主客相融之人間道行。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101NHU05259005-001.pdf
6871Kb
Adobe PDF
2219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1950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