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散文書寫,儼然成為當代華人文學的重要里程碑,本研究將進一步以文化書寫的向度,探討余秋雨作品中潛在的「文化人格」以及文化「內核與外緣」的深層結構。並且由《文化苦旅》到《新文化苦旅》的寫作歷程,本文將從時間跨度以及地理廣度的視角,具體看待余秋雨之於文化人物的塑形與定位,進而歸納他對中國文化的宏觀敘事。 余秋雨筆下由文化人格所鋪陳的「文人王朝」,本文認為是一組有機的序列,排列在傳統政治所形成的「政統」,以及由文化傳統組成的「道統」之間;這種彼此制衡又互為供需的關係,乃將歷史人物從個體的存在,轉變成為以科舉與官場導向的群體現象,對於中國文化的諸多向度,造成深遠的影響。本文將以文化人物的人格形塑,以及科舉制度的文化模式影響作為探討重點。再者,透過余秋雨在《藝術創造工程》裡提到四種神怪形像,並結合榮格(Carl G. Jung)的「集體潛意識」觀點,構築出余秋雨對中華民族的深層心理結構的鋪陳,期能具體揭示余秋雨的人物造型法則。 再者透過《新文化苦旅》的視野,本文將進行關於華夏精神文明的「內核與外緣」之探勘,觸及了「儺」文化的模式,啟發了余秋雨走出書齋,進行實地考察的動機,也與余秋雨所傳承的吳越文明密切接軌。經過文化散文的洗禮與積澱,由《文化苦旅》到《新文化苦旅》的所有的書寫重心,幾乎都可在儺文明裡尋找到創作的源頭。亦即余秋雨的文化人格書寫塑像,也類似「儺」戲的面具表演,人人都是觀眾,也可能是參與體驗的表演者。有鑑於此,《新文化苦旅》中的文化書寫,將寓有多重層次的議題,提供讀者進一步開啟文化閱覽的全幅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