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20645      線上人數 : 63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8225


    題名: 老子守柔思想研究
    作者: 劉真如
    Liu, Chen-ju
    貢獻者: 文學系碩士班
    李正治
    Cheng-chih Li
    關鍵詞: 老子;;守柔思想;自然無為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5-01-19 11:48:52 (UTC+8)
    摘要:   《老子》一書,言簡意賅,雖至今其行誼成謎,然歷經兩千多年之錘煉,其思想所迸發出之智慧火花卻持續點醒人們的思緒。畢竟,「守柔思想」已是中華兒女的集體潛意識(共同的記憶),時隱時顯的影響著廣大庶民的心靈。尤值此科技高度發展,一再相信人定勝天的關鍵時刻,人類已面臨空前未有之危機,《老子》「守柔思想」,或許正好可以稍稍緩解內心之恐懼與徬徨。   本論文先簡要敍明儒、墨、法家之道,與老子之道不同所在。並列舉當代數位大師所詮釋老學之道,證成老子哲學其義理主綱乃是以「道」為中心,並從宇宙本體的三個面向做一概述;其次談及道的特性乃是「自然」及「無為」,更由此體認出「致虛守靜」乃是從俗境---入道境---是道境的基本修持工夫,讓生命保持「與道合一」的澄明境界。   而老子之「道」唯有透過「守柔」才得以朗現,亦即從道之體用、道之有無及道之對立轉化,始可證成「守柔」與「道」之關係;由老子藉「水」及「嬰兒」隱喻「道」之柔弱,說明了老子所洞見之生命樣態及貴柔思想,乃是處世哲學之良方,以證成老子完整守柔思想之底蘊。   最後闡述老子對聖人之期許所拈出的:「返樸歸真、少私寡欲」;「含光內歛、心氣和平」、「甘為人下、不與人爭」三種守柔層次,為其守柔應世之精神態度;即是對生命實體本然觀照之意旨。與時下應用心理學中所重視的「此時此刻」及「行為改變技術」或「掌握人性的弱點」……等暫時性之認知是截然不同的。畢竟老子之「守柔思想」,乃係植基於心性體悟之覺知,對時下諸多功利主義所帶來之惶惑,能發揮其救偏補敝之正向功能。
    顯示於類別:[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9NHU05076022-001.pdf1455KbAdobe PDF44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548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