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23496      線上人數 : 42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8423


    題名: 「詩意台灣」的建構─以台南鹽水鎮「台灣詩路」為例
    其他題名: Taiwan Poetry Road--a Community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Yan-Shuei Town in Tainan
    作者: 林明堃
    Lin, Ming-kuen
    貢獻者: 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
    郭建慧
    Chien-hui Kuo
    關鍵詞: 社區營造;台灣詩;詩意空間;海德格;地方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5-01-22 14:15:01 (UTC+8)
    摘要:   我們處身的環境,涵蓋著在此地周邊的居民、社區的生活方式、宗教習俗以及產業活動等,當然也包含著與內在精神息息相關的文學藝術,進入一個空間,就有如閱讀一首詩。現象學哲學家海德格認為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地方,存在的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由不斷的變化、不斷更新與創造而形成的,他在《存在與時間》一書,從荷德林的詩作中得到「棲居」、「存在」、「空間」與「地方」的靈感,探討人之存有與時空之間的對話。   本論文試圖跟隨海德格的腳步,由「地方文學」的觀點出發,以台南鹽水鎮「台灣詩路」為樣本,從台灣的時間性來探討台灣存在的涵構。試圖以一個「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從如何認識台灣,經過長期現狀的觀察與理解,進而有能力創造的過程,來探討一種屬於「區域意識」的建構。旨在了解社區中如何藉著環境的營造來表現台灣文學,彌縫人民及社會對台灣文學的疏離感,如何集合一個地方的時間點與真實生活,表達出一個「詩意的台灣」。    鹽水鎮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我生活與體驗的場所,對於這裡的人與歷史、地理環境都是我要發現的重點。正因為對地方的情感,生活機能上的實地體驗才能進入創造的階段,進而營造出文學步道──台灣詩路。台灣詩路空間的營造,配合四季花卉的遞變,結合台灣詩人們的文學氣息,以吟唱的方式呈現「詩意台灣」的內涵與特色,讓遊客及居民感受百年來台灣文學的豐富內容,希望藉由詩人與社區居民、遊客、學子們面對面的接觸,吟遊、唱詩交融的情景,讓每一個人深刻感受台灣文學的情感與魅力,這正是「台灣詩路」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體現了海德格建居思的精神。
    顯示於類別:[建築與景觀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9NHU05356016-001.pdf4263KbAdobe PDF1394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346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