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26586      線上人數 : 54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8454


    題名: 主體與性別認同:論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同志理論
    其他題名: Subject and Sex/Gender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Judith Butler's Lesbian Theory
    作者: 藍秀虹
    Lan, Shiou-hung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謝青龍
    Ching-long Shieh
    關鍵詞: 巴特勒;性別展演;女同志;酷兒
    Queer;Lesbian;Gender Performativity;Judith Butler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5-01-22 15:03:11 (UTC+8)
    摘要:   本文分成異性戀、同性戀與酷兒三個部份的討論,來理解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性別展演概念(Gender Performativity)。第二章的討論指出性、性別、性意識的一致性與性別實體化觀點,會造成強制性異性戀身分的形成,巴特勒質疑性、性別、性意識的直線必然關係,也不認同性別主體是固定不變的異性戀身分,巴特勒認為性別主體應該是不穩定的、變化的存在,使性別主體擁有更多身分的可能。第三章的討論表示除異性戀身分外有同性戀身分存在,並指出同性情欲在異性戀體制中被隱藏,巴特勒引用佛洛伊德的憂鬱概念,將同性情欲的隱藏論述出憂鬱的性別,表示原初的亂倫禁忌是同性情欲的禁止。第四章的討論回應主體能動性(agency)失去的質疑,巴特勒引用奧斯丁與德希達的理論說明主體的能動性,在主體被建構的同時產生,回應主體能動性問題的同時,也論述性別展演之所以可能的理論根基,此時性別主體的身分是酷兒,展演與酷兒的開放態度,使身分不會只是強制性的單一異性戀,也不會是對立於異性戀的同性戀身分。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9NHU05259029-001.pdf806KbAdobe PDF185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476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