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473      線上人數 : 41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097


    題名: 回聲:文本.圖像.書信─三毛研究
    其他題名: Echo: text, Images, Letters--A study of Sanmao
    作者: 吳翔逸
    Wu, Hsiang-i
    貢獻者: 文學系碩士班
    蘇偉貞
    Wei-chen Su
    關鍵詞: 電影;人生劇本;物件;互文;圖像;流浪者;三毛;書信
    intertextuality;Sanmao;images;things;life-script;movies;letters;wanderer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5-03-10 11:21:02 (UTC+8)
    摘要:   從三毛(1943-1991)第一冊流浪文本《撒哈拉的故事》開始,其創作出版隱然有意以圖像示證文字,達到一種與真實符節的生活情境,三毛藉由沙漠經歷、遠方故事引起注目,加上讀者投射性的閱讀造成一股銳不可當的旋風及熱潮,種種機緣致使三毛因之成為台灣七○年代文壇上最富盛名的流浪者。   筆者有見於三毛影像世界紛呈與多面,卻少見研究者專門切入,故興起探究三毛「流浪者圖像」與其文本間的互涉關係,進而推展至流浪主體的追溯、重組與再現,同時一併梳理文本、圖像、書信三者,歸結三毛於時代的文化意義與文學定位。   略述各章要義如下:  第一章緒論,指出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章探討三毛流浪經驗的敘事結構,說明三毛的流浪者態度與拾荒人特質,如何成為一種人生終極追求,同時討論當置於旅行文學脈絡下,三毛的文類歸屬該有怎樣的定位?  第三章為本論文重點之一,集中於影像研究。作為流浪者的三毛,藉著流浪主體的確立,如何影響其流浪圖像與其文字書寫的互文關係。第一節從精神圖騰試論三毛流浪的內在觸媒與生成形象。第二節從三毛收藏的物件及為其攝影的「照像」,輔以文字書寫的述記,作為一種流浪路徑的對照,關乎記憶的追溯、重組與再現。  第四章為本論文重點之二,延伸影像研究,跨入劇本與電影。第一節爬梳了三毛藉由長鏡頭展開「人生劇本」的參照性,討論三毛是如何運用電影的調度鏡頭,寫就傳奇性的一生;第二節處理《滾滾紅塵》一劇本、一電影,創作形式的轉變,是如何越出內外框架,激烈牽引起一連串流言、風波?致使「殘酷劇場」應運而生?並於此導入第三節。  第五章則討論到三毛的書信,從三毛的書信創作,來透析三毛「流浪路徑」的生成,展開三毛書信的論證,並據家書、信箱專欄、友人通信,重探三毛死亡之謎。  第六章結論.
    顯示於類別:[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8NHU05076013-001.pdf2083KbAdobe PDF173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24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