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42256      線上人數 : 12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366


    題名: 論荀子思想中的「性」與「心」
    作者: 薛智慧
    Hsueh, Chih-hui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陳政揚
    Cheng-yang Chen
    關鍵詞: 認知心;禮義之統;以心治性;性善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5-03-12 16:58:06 (UTC+8)
    摘要:   中國哲學以重視人的生命價值及道德實踐為中心,追求生命的圓滿表現。「心性論」便是中國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孟子「以仁識心」,樹立道德主體,荀子「以智識心」,成就知性主體。然而,由於兩者思想的差異,造成荀子哲學受到儒者的攻擊。荀子的性惡論更是被視為異端之說,道統之外。事實上,荀子之所以主張性惡論,只是為強調化性起偽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而已,其真正的目的在於透過正名、解蔽、勸學、崇禮的功夫,以建構「由智成德」的道德哲學。荀子的「化性起偽」的主張,「性」與「偽」之別,將「天」與「人」的關係畫分開來。因此破除了人對天的迷信。在以心為知性主體的架構下,透過虛壹靜的修心工夫,以禮養欲,以樂導情,以學化道等後天的努力,上體道下化性。荀子承襲中國哲學重視「實踐」的傳統精神,因此能兼顧成智與成德。此外鑠之禮義法度正是荀子以認知心為進路,所開啟的一條由智成德的新路,故荀子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去深究的。   本文以「性」、「心」為主軸。在第一章「緒論」中,除陳述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外,亦將當代學者於荀學之研究作一個整理,以作為研究荀學之先備知識。在第二章「荀子思想中的性論」中,本文探討了荀學中的性之本義及其闡釋、性惡論證及其理論之價值、與化性起偽等三個議題。在性之本義中,本文旨在釐清荀子思想中「性」的意義,並兼論荀學中性字概念與孟子、告子言性之差異。在性惡論證中,本文藉由對荀子性惡論證之探討,以了解荀子之性惡思想。在化性起偽議題中,即是藉由對荀子「性」、「偽」之別,了解荀子思想中的化性起偽的必要性。在第三章「荀子思想中的心論」中,本文探討了荀學中心的特質、人心、道心與統類心、認知的對象等三個議題。在心的特質中,本文透過對荀學中的「心」之探討,說明了「心」為荀子思想中認識的主體,並分別論述心之主宰義、認知義等意涵。在人心、道心與統類心之議題上,本文論述了人心、道心即未得道與得道之別,統類心則說明了荀子的統類思想。在認知的對象方面,本文以「物」與「道」兩個方向來探討荀學認識的對象,說明了荀子認識的主要對象乃是「道」。在第四章「以心治性」中,本文探討荀學中心術之患(蔽)、解蔽、三惑與解惑等議題。在對心術之患(蔽)的探討中,本文藉由探討荀學中所論及之「蔽」與荀子論諸子之蔽,而歸納出荀學中致蔽的原因乃為偏見、錯覺、與分心等三者,而解蔽的方法則有「導之以理」、「養之以清」、「兼權」等三者。在對「惑」的探討中,本文除探討「用名以亂名」、「用實以亂名」、「用名以亂實」等三惑外,並提出解此三惑之對治方法分別為「所為有名」、「所緣以同異」、與「制名之樞要」等制名之三標。在第五章「結論」中,則針對前文中所探討之內容提出關鍵的問題,並加以扼要的說明,以作為對荀子思想中的「性」與「心」探究之總結。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8NHU05259008-001.pdf1730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58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