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25567 線上人數 : 62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19369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369
題名:
智顗《摩訶止觀》與智旭《彌陀要解》觀法之比較研究—探究觀心法門與持名念佛雙修之義理根據
作者:
林良儒
Lin, Liang-ju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尤惠貞
Hui-chen Yu
關鍵詞:
觀心
;
持名念佛
;
二六時中
;
三摩地
;
究竟解脫
;
智旭
;
智顗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5-03-12 16:58:11 (UTC+8)
摘要:
吾人之所以修學佛法,無非是想成佛,成為一個究竟解脫之覺者,並且亦得以幫助他人徹底覺悟。而希望成為一個無上正等正覺之覺者,則須依教奉行(亦即修學佛法),才有成功的可能。眾所皆知,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雖法法皆成無上道,然並非所有法門皆能適合自己修學而能得到成效。因此,吾人首先必須選擇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修學,方有機會進入佛道之門,得以一窺佛道之堂奧。否則即使自認為學佛之徒,並且非常精進地鑽研佛法,最終仍舊只能算是學佛之外道。因此,筆者認為在今日科技發達,各類思想充斥的時代,有兩種法門最適宜吾人修學,一者為天台宗觀心法門,一者為淨土宗念佛攝心法門,因修學此兩種法門皆得以「就路還家」之故。筆者首先以智顗與智旭代表台宗與淨宗兩位祖師,並以其著作《摩訶止觀》與《彌陀要解》論述二宗之修學法要,期能對此二宗之法門有所了解。又有許多天台祖師與淨宗祖師皆提倡台淨雙修,因此,若能結合天台宗與淨土宗之法門修學,可謂如虎添翼,速得化煩惱為菩提,因行者若能於二六時中因地制宜地雙修二宗法門,對於行者得以真入佛道之機,實為指日可待之事。如《楞嚴經》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無論是天台宗或是淨土宗,只要能時時觀入法性,或者一心念佛不間斷,皆可稱為「淨念相繼」(不起妄念即為淨念)。行者若能「淨念相繼」而尚且不能入道可乎!然而筆者所欲探究之台淨雙修並非如天台祖師之「教崇天台,行歸淨土」式的雙修方式,而是二六時中因地制宜地實踐二宗之法門,以期能達相輔相成之效。首先說明智顗《摩訶止觀》與智旭《彌陀要解》之修行法要,接著對比分析《摩訶止觀》與《彌陀要解》觀法之異同以探究觀心法門與持名念佛雙修之可能性,最後論述在什麼情況下觀心法門與持名念佛雙修較為合理、合法,以及雙修能為行者帶來何種效益。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8NHU05259011-001.pdf
1963Kb
Adobe PDF
1202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895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