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27111 線上人數 : 102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19380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380
題名:
生命教育之儒學基礎─以孟子哲學為中心
作者:
唐文斌
Tang, Wen-pin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高瑋謙
Wei-chien Kao
關鍵詞:
性命對揚
;
仁義內在
;
知言養氣
;
存心養性
;
生命教育
;
孟子哲學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5-03-12 16:58:28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生命教育的儒學基礎──以孟子哲學為中心》為題,論文內容旨在論述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哲學對當代生命教育的理論奠基與實踐開展,嘗試將孟子哲學與生命教育做有機性的聯結,對孟子哲學通過文獻的詮釋與論理的演繹歸納,讓現代人重新注意到孟子哲學中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思想。全文共分成六章,其主要論述步驟如下: 第一章 緒論:敘述本論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文獻與回顧、研究的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生命教育之意涵、目標、研究現況及可能限制:對生命教育之意涵、目標、研究現況及可能限制做一番概略的介紹,並歸納整理學者對生命教育之意涵及目標的看法,進而提出個人之淺見。 第三章 孟子之道德本體論:第一節「以心善言性善」是透過對孟子「心」和「性」及其相互關係之探討以確立其本心即性、心善即性善之義。第二節「仁義內在與性命對揚」則先經由仁義內在之探討以確立孟子道德哲學乃屬於自律道德的形態;再藉由「性命對揚」之探討以彰顯孟子開發無限性來安立有限性,以盡心來立命之義。第三節「盡心知性知天」則藉由盡心知性知天之探討以確立孟子天人合德思想之義理根源。 第四章 孟子之修養工夫論:第一節「存養與擴充」是透過對道德心性主體有意識地自我存養保任、擴充培養,以探討孟子哲學的修養工夫論。第二節「明善與踐形」則是藉由反求諸己的誠身工夫,以彰明本心善性;再透過將此本心善性充分地實現於形色之中的工夫,以達到踐形成聖之境界。第三節「知言與養氣」則是透過道德本心來衡斷一切具有規範意涵的思想或主張之正誤,以實現「知言」之道;並以道德本心來統御涵養「浩然之氣」,以實踐「養氣」之道。 第五章 生命教育之孟學基礎:透過孟子「即心言性」的進路,環繞著「以心善言性善」、「本心即性」、「仁義內在」、「性命對揚」、「盡心知性知天」等概念而展開的道德本體論,對於吾人生命意義的探索、生命價值的創造、自我生命的安頓乃至生命之終極關懷的課題,都可以提出根源性的解答,此即是孟子道德本體論對生命教育理論之奠基。此外,透過孟子以「心」攝「身」的形態,環繞著「存心養性」、「擴充四端」、「明善誠身」、「知言養氣」等概念而展開的修養工夫論,將可使普遍而內在於吾人生命之中的仁義禮智之性,確實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並對一切情境給予合理的回應,使個人有限之生命中取得一無限而圓滿之意義,此即是孟子修養工夫論在生命教育實踐之開展。 第六章 結論:以上述各章所獲致之論點為根據,總述孟子哲學對當前生命教育的重要貢獻。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8NHU05259024-001.pdf
1471Kb
Adobe PDF
10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676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