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6837      線上人數 : 81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608


    題名: 試以符號學分析漢代《詩經》詮釋中的興義
    作者: 范昱麟
    Fan, Yu- lin
    貢獻者: 文學系碩士班
    李正治
    Cheng-chih Li
    關鍵詞: 詩經;比興;縱聚合;橫組合;雙軸;語境;符號學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5-03-16 15:58:50 (UTC+8)
    摘要:   在漢王朝時期,列為五經之一的《詩經》,除了使漢儒通過《詩經》而致用,更擔當起教化國人、王權統治的社會政治使命。而《詩經》中的興義,雖然自漢代起成為一種詩學概念,其後被廣泛使用於詩歌和書畫等各種藝術作品中,逐漸成為一種理論術語。然而,自「興」的概念被提出以來,經歷中國文學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流下,卻遲遲無法取得「興」的理論來源和歸屬,因此在研究上屢屢遭受到阻礙和侷限。事實上,在近幾年現代學者的研究下,可以得知「興」的活水源頭,絕非僅以《詩經》為上限,反而是在更為遠古的文化傳統中。在歸納出「興」的藝術結構原型和演進後,可藉由文化歷史語境解讀「興」歷來的詩學意義,並進行簡單的理論總結,從而確認「興」在中國詩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   漢儒為了使《詩經》的每一篇章都能夠符合王道教化式的闡釋,這部以民間歌謠為主體的中國最早詩歌總集,當然也帶有崇德尚禮的精神,樹立起絕對的權威性,而這也都是受制於經世致用的立場影響。在如此的風氣之下,我們並不能以「荒謬」來看待這些漢儒的文學解讀,而應該用以科學的邏輯理論驗證。符號學可說是二十世紀最熱門的學科,被廣泛應用各層面的文化系統中,因此本研究是以運用符號學中的語境和雙軸理論來理解《詩經》在漢代時的意義建構和特質為何,使其能重新修正一般人對於漢儒「穿鑿附會」以解經的刻板印象,得到相當的啟示價值。
    顯示於類別:[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7NHU05076005-001.pdf1193KbAdobe PDF2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84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