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23328 線上人數 : 27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1988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881
題名:
孔子修己安人思想之研究
作者:
陳碧華
Chen, Pi-hua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教育
;
德政
;
君子
;
修己安人
;
仁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5-03-24 14:34:57 (UTC+8)
摘要:
孔子是一位追求道德生命的哲學家,為了能讓天下實行仁德,一生孜孜不倦,滿腹經綸,不只獨善其身,還追求兼善天下。道德生命的展現對孔子而言,彌足珍貴,須用有限的人生,完成無限的目標。本文探討孔子哲學以「修己」為起點,以「安人」、「安百姓」為最終目標,具體而言即是以倫理人倫為基礎,並發展從政者應有的修為、從政原則、理想,達成君子德政的主張,實現仁者「修己安人」的治國理念。以修己安人為研究哲學問題的起點,本文發現「修身」在孔子學說中佔有重要地位,修身是通過對「仁」的識得踐履,成就自身的道德和完善道德人格,進而有道德生命的表現,然後再達致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又由踐仁的程序、工夫、方法、內容所達到修己的境界,君子人格必須以處理公共事務為目標,同時必須有充分的德性自覺,修養自己並教化百姓,而教化以「禮」為綱領,「禮」是「仁」落實在生活事務的規範原則,在「禮」的遵守中,仁心義理才能在人倫關係中展現,孔子以仁德與禮治建立了傳統君子人格的基本圖像,形成最正面的理想人格型態。再者,在孔子的生命境界中也對「天」或「命」提出道德思考,也因此孔子的「下學而上達」,正是先由學通於人事,再求上通於天命,這是「行仁以知天」的實踐思想。 孔學教育的目標是「仁」,理想是成德的君子。「仁」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只因後天的影響,使人疏離了本性而「違仁」,但只要適情適性給與教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有仁德的人。孔門施教目的在於培養全德的君子,因此道德實踐重於文采知識。追求人生的正道、堅守本心的德性、依執仁德的心念、游習在藝文的領域,這些實踐觀念的落實都可由為學來探討。學的核心價值,是要讓人了解人倫日常生活應有的道理,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增進人民愛物的悲憫胸懷。 孔子還重視政治,其思想以仁為中心,要人們在體會仁心後,行為依禮而行,道德於是乎生,學有餘裕則從政,將仁心廣匹於萬民,提倡士的淑世理想與實踐,這就是為政以德的德政觀念。孔子的為政思想並非僅依賴於外在的規範、社會法律,而是來自人的自覺心靈的開發,「我欲仁斯仁至矣」,因此根據孔子的理念,為政者除了自我涵養外,也要在政治活動中教化人民。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7NHU05259020-001.pdf
641Kb
Adobe PDF
0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47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