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446      線上人數 : 79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0083


    題名: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想像與實踐的差異
    其他題名: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Policy Desig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Practice
    作者: 高振發
    Kao, Chen-fa
    貢獻者: 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許雅斐
    Ya-fei Hsu
    關鍵詞: 安德森;造人;想像的共同體;社區總體營造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5-03-26 10:24:04 (UTC+8)
    摘要: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台灣的發展,起初由李登輝所倡導的「生命共同體」概念引進,這是對於國家民族想像的召喚,再到行政部門執行的想法與理念,文建會以「社區共同體」回應,也就是後來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以及最後落實到社區和人民對於政策的想像,對於集體意識的凝聚,這樣的轉變過程,其核心概念是如何轉換?    社區總體營造不單單只是政府的一項文化政策,相對於國家力量的約束與規範,政策透過社區的自主性與自發性,藉由人民共同的文化想像媒介,凝聚人民的意識與認同,更企圖藉由想像填補斷裂的空間,召喚出不可分裂的總體。換言之,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執行上,產生了某些意識的轉變,這樣的改造過程要能夠成功,代表舊的限制需要藉由政策文化實踐來彌補,並藉由意識與心理的凝聚,才能有總體概念的產生,所以社區政策的執行,真正需要的是人心的改變,而不僅僅是社區硬體的更新。    本文在結構上以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觀點分析,社區的建構是人民藉由多文化要素所想像的產物,這個產物是一項新的規範,一種新的現代生活方式,以一種新的關係跟別人連結,藉由新目標的設立新生活的設定去更新,這裡談的不是社區的改造或是民族國家的建立,它就是造人,是人的自我創設要更新。所以,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基本根源在於「人心的改變」,社區共同體意識指的是「人」所凝聚出對於社區這個想像總體的情感,也是藉由「人」的記憶來喚起對社區認同的意識,所以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是經由集體的想像凝聚出心理的認同,進而作用出物質環境的改變。
    顯示於類別:[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歐洲研究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6NHU05054002-001.pdf753KbAdobe PDF18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69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