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7575 線上人數 : 91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20388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0388
題名:
《周易》變通思想之研究─以〈繫辭傳〉為中心
作者:
劉雅惠
Liu, Ya-hui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終極關懷
;
周易
;
繫辭傳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5-04-20 16:07:53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周易》變通思想之研究──以〈繫辭傳〉為中心」為題,全文共分五章完成,除了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文獻與回顧、研究的主題與範圍以及研究的方法與進路之外,其餘各章的摘要如下: 第二章:《周易》變通思想的內涵,宇宙中任何有限的存在,都必然有一個產生、發展與最終消失的「生生」過程。這「生生」過程,恆常有一個規律在裡面,順應規律則吉,違逆規律則凶。聖人創造了卦爻結構,本天地之道的變化內涵,遵循著「乾、坤二元」的「創生、終成原則」,使萬事萬物始生終成,而不失其序。《周易》講「變通」,實際上是本於陰陽哲學與卦爻符號間的互動與變化。這種思維把世界的統一性看作是一個自明之理,著重於探索天與人、主與客、宇宙自然與人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便從整體上把握其中的規律,用來指導人事。《周易》哲理中,所蘊涵的變通思想,正是先人自覺的經驗累積,這是人類科學知識,所無法全面性詮解的玄妙義蘊,亦即是《周易》所以能夠傳承數千年,而歷久不衰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周易》變通思想的整全觀照,《周易》這中華傳統文化的活水源頭,歷經了數千年的歷史流變過程,既展現了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也透顯出其內在本質與發展規律。從《周易》的表現形式及其內容實質來看,「卦爻符號」遞次上升的寓意,「卦爻辭」相應詮解的象徵,以及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等等,無不貫穿在「變化」的基本思想。《周易》之變通思想,又極為重視「變動」之「時」。《周易》變通思想即是要在這時空交織而成的「時中」,就在每一個當下的時刻,強調「道德實踐」的重要。《周易》變通思想總是以「人的生命」為內含,處理人的心靈問題,期以建立正面積極的價值人生觀,並培養出與他人、社會及至宇宙自然,架構起和諧有秩序的良好互動關係。 第四章:《周易》變通思想的終極關懷,概括地說,宗教是指人們對超權威力量或神聖之事物的一種信仰,並透過祈求、示好以期待獲得圓滿結果的行為模式。以此來看,作為一個具體完備的宗教內涵,至少要有四個特徵:即思想體系、情感融入、崇拜儀式以及組織結構等,由此看來,《周易》哲學顯然在某些方面具足了宗教的特色,但是它似乎又欠缺了崇拜儀式以及組織結構等宗教要素,然而,《周易》哲學的思想體系和情感融入方面,卻可與宗教的思想體系和情感融入有某種關聯,這就使得探討《周易》哲學與宗教的關聯成為可能和必要。因為儒家最後希望我們的生命可以即人即天,即天即人,天人合德。儒家的整個最高成就,無不希望在我們內在充滿著天理、天道,道德實現的同時也是天道的顯現。儒家講歷史的承擔與歷史的創造,把整個人類的生命與自己的生命結合在一起,個人的生命是有時而盡,但歷史的生命是可無窮無盡的。「生」與「死」的問題,是人類終極關懷的所在,這正是人類在面對「生」、「死」時,所無法迴避的重要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死觀」。《周易》所倡導的,正是一種超越的「生死觀」,亦即要把有限的個體生命,融入到無限的宇宙生命之流中去,並且在個體有限生命的「生生」循環中,努力去實現有限對於無限的超越。 第五章:結論,《周易》變通思想是極重視陰陽哲理的,只有在陰與陽最佳的配合下,既是「陰陽之分」又是「陰陽之合」,亦即使「陰陽配合」恰到好處,無太過與不及的問題,如此才能完全符合,無限宇宙「生生不已」的和諧秩序,也就是所謂的「時中」。因此,人既要隨著環境而因時應變,又要能夠作出正確的「趣時變通」,這種順「時」而動,動而得「中」的「時中」境界,也正是《周易》藉以勉勵君子,要隨時修養「道德行為」的重要意涵。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6NHU05259008-001.pdf
792Kb
Adobe PDF
14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51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