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22322 線上人數 : 45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文學系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110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106
題名:
《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
作者:
柯喬文
Ke, Chiao-wen
貢獻者:
文學研究所
江寶釵
Pao-Chai Chiang
關鍵詞:
資本
;
古典小說
;
三六九小報
;
臺灣文學
;
文學場域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15-05-28 11:04:17 (UTC+8)
摘要:
本論文旨在觀察《三六九小報》文學場域變動情形,《小報》係為台南發行的全島性報刊,從1930年至1935年,共計發行479號,內容有詩文小說,各種文體,其中以古典小說尤為突出,展現傳統文人作為能動者,在社會、經濟與文化資本競逐的三0年代,如何爭奪文學場域的位置,為了凸顯文學與社會間的辯證關係,擬採用法國布迪厄的「場域」理論,進行探索。 全部論文,分為七章,其次第與主要大意如下: 第一章「緒論」,探討研究動機、文本、方法,以文本出發,掌握《三六九小報》,並以布迪厄的「場域」觀,適當面對日治時期紛雜的環境,以求貼近文本內在意蘊,最後並提出,本篇論文的侷限與解決方式(見本章第五節)。 第二章「日治時期臺灣文學場域的形成」,文學場域隨時與權力場域,進行妥協與抵抗,透過社會、經濟、文化三種資本的分配,權力秩序為之變動;本章首先透過「百貨店」的開張,說明三0年代的臺灣,從武力鎮壓,轉移至同化階段,經濟在安定中,獲得成長,帶動文化工業的興起,而日本總督府,則透過「六三法」系列法律,取得專制統治的合法性,使臺灣成為「警察國」,再轉換到經濟與文化資本,於是以〈台灣出版規則〉(1900)、〈台灣新聞紙令〉(1917)等法律,藉以箝制出版言論自由,另方面,總督府又以懷柔方式,將臺灣保持在穩定儒家結構下,進行同化政策,於是,當時有識者與傳統知識份子,兩相激盪,發生外部衝擊與內部反省,也就是「文字改革運動」與「新舊文學論爭」的發生,這些歷史連續的變化,擬構出三0年代的環境,形成《小報》文學場域的重要土壤。 第三章「《三六九小報》文學場域的結構」,《小報》作一文本,相應於外部變化,在資本的作用下,逐漸凝聚自身內部結構,本章即就《小報》文學場域,以三種資本的角度,分別觀看日本殖民者介入刊物、刊物的編輯印刷發行、小說創作與理論的變遷,刊物的發行尤其受到經濟所左右,《小報》以私人籌辦方式,如何在政經干預下,進行文學書寫,其中也作了若干程度的田野調查,訪談編輯、印刷、發行的重要人士,與《小報》原版的取得。 第四章「古典小說類型論:文言小說(上)」,三0年代,《小報》面臨的是漢文與日文佔位的爭奪,作者群用大量古典小說的創作,企圖形塑自身文學場域,進行藝術自主的可能,透過小說強大的感染力,進行鄉土風物的敘述,第四與第五兩章,分別就志人、志怪與雜記小說三方面,探討小說的敘述性格,以及作者的意向,其中,為了有系統的呈現作者創作企圖,又約略析為專欄與散篇兩大部分;志人小說中,「史遺」專欄,是與《小報》發行相始終,初期是由「畸雲」執筆,《小報》中,真實作者(real author)往往化作不同筆名,以不同面貌的敘述者出現,呈現出不同的想法,又,專欄中的故事主角,多設定在清代歷史的人物,作者透過書寫,召喚歷史亡魂的企圖,值得加以探討。 第五章「古典小說類型論:文言小說(下)」,《小報》的志怪小說中,同樣分為專欄與散篇,野狐禪室主的「續聊齋」專欄,挪借「聊齋」之名,進行鄉野奇譚的書寫,兩人心境容或有偶合,但野狐禪室主多說府城鬼事,其意不在說異,旨在透過一次次書寫,府城舊事被拋擲回循環時間,得以新生;散篇志怪小說,分類為島內記實、大陸記實與虛構小說,分類後的面貌,更加清楚呈現其輪廓,在論文中,將有進一步的說明。雜記小說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小說」的出現,這是呼應時代的產物,從1895年世界電影作首次的商業放映,隨著從記錄到劇情、無聲到有聲,電影風靡閱聽者無數,三0年代則是默片末期,尚且需要「辯士」,進行劇情解說,「電影小說」,除了可以在看電影前,預示內容,即使在看過電影後,亦可將小說視為獨立文本。 第六章「擬話本小說」,與文言小說並行的,則是敘述風格不同的擬話本小說,「擬話本小說」的敘述者,是由講古人擔任,進行故事的演述,《小報》由於報刊形式的限制,加上每隔三日發行一號,先天上,便無法承載過多的長篇小說,而擬話本小說,往往有著較長規模的文字,因此《小報》中,僅出現三篇擬話本小說,分別為言情小說:〈蝶夢痕〉、講史小說:〈金魁星〉、神魔小說:〈小封神〉,其中,前兩篇尚未刊完;本節,旨在探索講古人的說話藝術,以及歷史情境的展演。 第七章「結論」,將前六章論文作一收束與總結,分三方面進行,一、古典小說的侷限,二、古典小說的理論與實踐,三、古典小說在文學場域的位置,其中涉及場域位置的爭奪,與資本的佔據,則是對應到藝術自主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干預狀況。 參考文獻 以上「本文」部分,約莫十八萬字,並佐以若干適當圖表,作為歷史場景的重建,「附錄」部分,則達七萬字,全文為「《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
顯示於類別:
[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1NHU05076026-001.pdf
14309Kb
Adobe PDF
5308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1869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