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7468 線上人數 : 83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文學系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147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475
題名:
王幼華小說研究
其他題名:
A Research of You-Hua Wang's Fictions
作者:
吳怡慧
Wu, Yi-Huey
貢獻者:
文學研究所
陳明柔
Ming-Jou Chen
關鍵詞:
鄉土
;
王幼華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15-06-04 15:04:56 (UTC+8)
摘要:
第一章緒論提出問題意識,確立論文研究架構。王幼華的小說有三個很重要的面向,一、是對都市生活的觀察,二、是對鄉土的想像,三、是對台灣整體社會文化發展動向的掌握,這三個面向分別是本論文的二、三、四章所關注的內容。其中,「鄉土」的概念可以說是王幼華小說創作的中心,「鄉土」在其小說中有兩個主要意義,一是作為理想存在的「精神鄉土」,一是現實意義的「鄉土台灣」。 在王幼華的小說中,對於現實台灣的意識是由都市出發,逐漸向外擴張到整個台灣,因此,可以將王幼華小說中對都市生活的觀察,視為是對台灣整體社會文化掌握的初步階段。在這個初步階段中,王幼華藉由短篇都市小說的寫作,一方面磨練他對事物的觀察力和敏銳度,一方面磨練小說寫作的文字能力。王幼華在都市小說中,創造了兩種特殊的人物類型:「惡徒」和「畸零人」。這兩種人物都是因應都市化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而產生的類型,「惡徒」表現出資本主義講求競爭,不擇手段累積財富的一面,「畸零人」則是表現為對資本主義物化的抗拒。 相對於都市的瘋狂和罪惡,王幼華創造了一個原始、自然、純淨的「精神鄉土」,那是座落在台灣某山區裡,不受都市污染的所在。這個「鄉土」除了與「都市」相對立之外,也與鄉土台灣的意義相對,理性上王幼華認同的是「台灣」,但「中國」才是其精神嚮往的所在。也就是說,「鄉土」概念中內含兩組對立概念,一是城╱鄉對立,一是台灣╱中國。台灣的形象概念是「都市」的延伸、擴大,相對於都市(台灣)的瘋狂和罪惡,而存在的鄉土,其所彰顯出來的價值是美好、高尚的「中國」歷史文化。 在王幼華的身上同時有台灣認同和中國認同,這兩個不同的甚至可說相互矛盾的國族認同,即是造成他不斷感到認同焦慮的主要原因。理性上,王幼華知道自己應該要認同台灣,但在王幼華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個「中國」認同在,這個中國認同和他外省人的身份是結合在一起的,也因此,王幼華一邊呼籲台灣人應該要團結,將目光放在未來的努力上,不要再區分彼此的族群身份,在小說中,卻又一再召喚他的外省人族群認同,那帶著中國歷史文化而來的英雄。 在第四章文化沼澤中,可以看到王幼華一方面試圖將他的視野從都市放大到整個台灣社會文化的考察,一方面也試著找尋文化沼澤的救贖。從都市延伸而來的文化沼澤意象,延續了王幼華對都市文明和資本主義的批判,面對台灣文化工業逐漸成型,王幼華對台灣未來感到絕望。然而,王幼華雖然對現實台灣的發展感到絕望,卻又不斷地想找到台灣未來救贖的可能這種矛盾的態度,可以回到王幼華對台灣和中國的兩種態度上,他覺得台灣的文化是混雜的,台灣目前的狀況是糟糕的,但其「中國」認同又總是鼓舞著他相信,台灣是會獲得救贖的。
顯示於類別:
[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2NHU05076009-001.pdf
1175Kb
Adobe PDF
223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122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