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2147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8278/19583 (93%)
Visitors : 917502      Online Users : 86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477


    Title: 王禎和小說創作風格析論
    Authors: 林增益
    Lin, Tzeng-Yi
    Contributors: 文學研究所
    陳明柔
    Ming-jou Chen
    Keywords: 自然主義;王禎和小說;存在主義
    Date: 2004
    Issue Date: 2015-06-04 15:04:58 (UTC+8)
    Abstract:   這篇論文透過形式與內容的研究探討,來確立王禎和小說創作的風格。第一章我引用西方文學史及臺灣文學史來說明一個作家的形成是受時代、環境、人民與作家性格所影響。引申我研究王禎和的目的在還原作家創作意圖,探索作家的心靈,並以「君子不器」來引申王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第二章試著分析影響王禎和小說的創作因素,我從他十八歲前生長的鄉土,到離開花蓮就讀臺大外文系階段,再論及時代文藝思潮的刺激。王禎和是「鄉土」與「現代」的兼容並蓄者,所以影響他的包括鄉土的生活與人事物,以及西方的寫實主義、自然主義、存在主義與現代主義。     第三章與第四章是王禎和小說創作內在意識的探討,分別從小人物代言的悲劇角度與社會關懷兩大層面來分析。王禎和的小說早期以卑微的小人物為主角,寫他們的無奈、悲涼、丑化的一面,有時喜歡用喜劇的筆調來表現悲劇的素材。我認真的試著分析小說的悲劇類型,小說中的人生態度與遭遇,然後綜合出他對人生悲劇面所要傳達的意念和目的。第四章則以王禎和小說從「小林來台北」文學風格的轉變為主。這時期他轉向社會關懷,有更明顯丑化、揶揄、諷刺的意味。分析後期作品所具的社會意義,歸結出王禎和所要傳達的創作意念。   第五章則是從文學形式來探討。先從文字修辭來探討王禎和對於遣詞用字與鍊句所作的努力;其次因自然主義特別重視描寫能力,所以特別就描寫的技巧做比較全面性的分析。然後進一步探究他小說創作的結構技巧。這是一個作家獨特的表現方式,讓內容與創作的意識,透過藝術的形式來達到文學做為藝術的獨特特質。由於王禎和的勇於嘗試,使得他的語言呈現多元性的風貌,但也遭致正反兩面的批評,所以我試著以「尋找最真實的聲音」來為他的語言意圖做定位。   透過內容與形式的探究後,我在第六章試圖為王禎和小說的創作風格來做定位。首先是解決我所整理出的王禎和小說的四個爭論性的問題,還原王禎和小說創作的真正意圖與風貌。最後我以「人間文學鬥士」為標題來論斷王禎和小說的創作風格。綜合出六個重點。分別是一、融合「現代」與「鄉土」開拓者二、讓人間多點笑聲的喜劇高手三、人道悲憫與社會關懷者四、小說語言流的創造者五、致力才華開拓的理想主義者六、人間的鬥士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Disserations and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92NHU05076011-001.pdf1478KbAdobe PDF6420View/Open
    index.html0KbHTML2625View/Open


    All items in N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