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2161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278/19583 (93%)
造访人次 : 1028405      在线人数 : 70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613


    题名: 傅偉勳生死哲學之研究
    其它题名: A study in Charles Fu'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
    作者: 黃俊雄
    Huang, Chun-hsiung
    貢獻者: 哲學研究所
    尉遲淦
    Kar Yuichi
    关键词: 終極承諾;價值取向;生命的學問;終極目標;終極真實;學問的生命;終極關懷;黑格爾;海德格;創造詮釋學;生命尊嚴;十二因緣;四聖諦;死亡尊嚴;傅偉勳;存有與時間;生死哲學;心性體認本位;大乘佛教
    Being and Time;G.W.F Hegel;creative hermeneutics;Martin Heidegger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15-06-17 13:49:29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討論傅偉勳之思想,尤其從其所建構的生死哲學為探討的重心。傅偉勳對於現代生死學建構的觀點和看法,除了理論之外的思維分析,亦包含其個人的生命經驗,換言之,其生死理論的建構是以個人生死體驗為立論基礎。另外,在傅偉勳的生死學研究,其中對於臨終精神醫學的認識,以及醫學、文學、佛學、儒學的理解,都使傅偉勳在發展現代生死學時,具有寬廣的視野與深厚的背景知識,不是片面或局部的只限定在某一個領域發揮,作到「科際整合」的嚐試。其中《死亡尊嚴與生命尊嚴》以心性體認本位作為現代生死學探索的立場,都是值得吾人致意深思的。總括傅偉勳的死生哲學研究,本人歸納幾個特點如下:一.具有廣泛的理論基礎;二.個人深刻的生死體驗;三.獨特的融會貫通與創解能力;四.開啟台灣生死學研究的風氣。    本文試圖以傅偉勳教授的生死哲學作為藍圖,作為我們客觀上思考死亡問題的開端,和未來研究之具體內容與展望;且透過本文的研究,期許主觀上能更上層樓,認真面對生命的課題,使自己後半生的生命,活得更充實、更有價值。而對於生死哲學未來的研究,如同傅偉勳所重視的,對於前人的成果不只是要「批判性地繼承」,且要「創造性地開展」,未來生死學研究工作仍存有很大發展的空間。但由於哲學對筆者而言是新轉進的領域,許多的背景知識仍有所不足,所以細部的的分析與論證是有待強化的部分,只是如實呈顯所認知到的傅偉勳的生死思想,就近來所讀、所學略作報告,做為日後探索生死問題的起點。由於生死學的研究是一輩子的,待他日思想背景更為充實,將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探討與分析,並融合個人的觀點,提供反省與評論,這裡只是先作初步的整理,尚請學界先進指正。
    显示于类别:[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92NHU05259009-001.pdf655KbAdobe PDF1439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441检视/开启


    在N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