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2200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8278/19583 (93%)
Visitors : 938181      Online Users : 127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003


    Title: 荀子教育哲學研究
    Other Titles: A Study of Hsun Tzu's Education Philosophy
    Authors: 張鴻祺
    Chang, Hong-chi
    Contributors: 哲學研究所
    陳政揚
    Cheng-Yang Chen
    Keywords: 生命教育;教育哲學;荀子;性惡
    Date: 2005
    Issue Date: 2015-07-06 16:57:56 (UTC+8)
    Abstract:   中國哲學向來以生命實踐為關懷課題,重視如何充分展現人在天地間的價值。儒家之學,作為中國哲學思想主流之一,其思想特色亦不在於知識性的論證或是邏輯思辯上的論說,而是在於人生的實踐層面之論說。儒家之學可說的上是一種「生命的學問」。中國哲學著重對於人之關懷,重視生命之價值,諸子各家論述均以人為主,儒、釋、道皆如此。正因中國哲學以人世間的關懷為主,因而本文欲探究生命教育的議題當回歸到中國哲學上來,以為此乃生命教育的理論根源。而欲一窺生命的意義及價值,當從對於人性問題有深刻認識的儒家著眼。儒家為中國的思想主流,其對於心性論有獨到之處。儒家自孔子為其創始者以來,推崇以仁為中心的思想,孟子繼而十字打開,於心性學上拓展,主心性直悟,尚仁義內在,倡性善之說,多以闡述親情、人倫、政治,開啟孔子人道精神,建立心性之學之義理架構。而荀子雖與孟子係出儒家同戶,但是荀子不尚孟子性善之說,而別子為宗。荀子主性惡之論,其言「天生之謂性」,並提倡「禮義之統」來對治天生之性,其最終之目的和孟子一樣都是欲成就人之善的價值。但是由於荀子不從孟子的自發內在道德性說起,而由人具有情緒、本能以及欲望的天生之性著手,認為人本「性惡」,其所重視的是對治天生之性的客觀外在「禮義之統」。筆者亦認為荀子為繼承孔子之後,集儒家之大成者,雖其孟子走的路數不同,但是荀子由客觀實在層面去闡述人性與禮治的主張,完成儒家傳統中生命實踐以成就人之價值。   本文的主旨在於探討荀子之學說理論以及其對於目前教育上所重視的生命教育議題之間的關係。因目前社會上或校園裡一些青少年學子對於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充滿偏差的觀念,導致青少年自殺案件節節攀升,教育當局已經開始注重此課題,將生命教育納入正式課程的議題之中,嘗試讓學子從探究生命的起源與價值,來了解生命的意義,認識人生的美好,進而珍惜生命。將生命教育回歸至哲學上來尋求支持點,因為生命的價值要從哲學來看,陳師德和先生說:「從哲學的立場看,生命可以有兩個面向:一個是生命的現象,另一個是生命的意義;前者是實然的,後者是應然的。」生命的意義要從哲學上來透析了解人精神層面的啟示,以進而肯定生命的價值。鑑於目前大專校院學生自殺與自傷主因,多數與男女感情有關,國高中職學生則多因升學、課業壓力為主,小學生自傷、自殺常因父母關係失和。統計發現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年的前五大死因是事故傷害、癌症、自殺、他殺和心臟疾病,在青年十大死因中自殺高居第三位。為了降低學生自殺自傷事件,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應多注意學生的情緒問題,追蹤輔導有憂鬱或自殺傾向的學生;然而校安中心受理通報的案件,多數個案學生平日言行舉止正常,情緒無異,因此各校應平日加強生命教育,讓學生尊重生命並進而實現人生之善。本文以荀子思想為出發點,來探究生命教育的理論依據,並加以佐成。期能藉由彰顯生命教育理論的根由,而使得生命教育更加的落實在學教正式課程中,並讓學生由探索生命的意義開始,以了解生命的價值,進而珍惜生命、肯定自我,實現人生的理想,實為本文最大目的。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ife-and-Death Studies] Disserations and Theses(M. A. Program in Philosophy and Life Education)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93NHU05259009-001.pdf1398KbAdobe PDF16View/Open
    index.html0KbHTML241View/Open


    All items in N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