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2223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8278/19583 (93%)
Visitors : 937852      Online Users : 95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234


    Title: 郭水潭及其作品研究
    Authors: 陳明福
    Chen, Ming-fu
    Contributors: 文學研究所
    陳章錫
    Chang-hsi Chen
    Keywords: 本土;塩分地帶;親情詩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5-08-03 16:39:50 (UTC+8)
    Abstract:   郭水潭誕生於一九○七年的二月七日,青年時期就顯露出文學才華。佳里公學校畢業之初,即以一首「和歌」和北門郡守酒井正之相唱和,得到他的賞識,並被授以北門郡役所庶「雇」的官職,從此成為日治政府底下的文職人員。   郭水潭的文學作品在初期以日本的傳統文學「短歌」為主,但「台灣新文學運動」興起,讓他感受到身為台灣人的民族意識,故轉而創作新文學作品,由於有深厚的日本文學創作基礎,讓他的新詩作品一開始就有種清新且精鍊的氣息,呈現不凡的創作天賦,頗受到時人的注重。   在一九三二年之前,他只是個單純的文學創作者和愛好者,但這一年他和吳新榮認識了,兩人同感鹽分地帶青年們的和識低落,於是倡議組識了「佳里青風會」,企圖提振鹽分地帶人們的知識水準,最後這個組織成為「鹽分地帶文學陣營」的前身,他也由單純的文學創作者轉變成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同時和當時的台灣文壇互相響應,互通聲氣。   郭水潭是個「寫實主義」的崇尚者,因此他的新詩作品都是在描繪現實世界的景況,表現手法十分的質樸。一九三九年,發表了「向棺木慟哭」一詩,輓弔愛兒的早夭,被譽為「島的詩人」,意味著具有全省水準,有這樣的盛譽在鹽分地帶文學陣營的文人之中,他是第一人。   歸納他的新詩作品,發現到有著以下的特色:(1)以「冷靜」態度來創作親情詩;(2)以寫實的手法來描述鄉土點滴;(3)作品中瀰漫著濃濃的左翼思想;這些特色的呈現,其實就是郭水潭的文學理念的具體實踐,他是個身體力行的文學創作者。   在他所有日治時期的新詩作品中,依創作的題材與對象,又可分作三種:(1)人生季節詩;(2)親情描寫詩;(3)社會關懷詩;其中他最擅長的是親情描寫詩,但是最受到重視的是瀰漫著濃濃左翼思想的社會關懷詩。   除了新詩之外,他也創作短篇小說,甚且得過日本〈大阪每日新聞〉新人組佳作獎的肯定。隨筆之中,絕大部分是文學理念的闡述,和自抒己懷的情感之作,頗能表現當時的想法與思潮;光復後,由於語言文字的表現遲滯,轉而將心力投注在鄉土論述方面的著作,並有著可觀的成果發表。   不管是新詩或是其它的文學作品,郭水潭在創作手法和寫作對象選取上,都是當時絕大多數台灣文人主要表現的技巧,這些在在都顯示出郭水潭對台灣文壇有著一份蓽路之功,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所代表的就是那一個在異族統治底下台灣人的心聲。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Disserations and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94NHU05076018-001.pdf1310KbAdobe PDF6View/Open
    index.html0KbHTML166View/Open


    All items in N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