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906 線上人數 : 76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宗教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270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706
題名:
菩提心、慈悲心與空性:寂天《入菩薩行論》的修心思想及其現代社會的實踐意涵
作者:
趙靜逸
Chao, Ching-i
貢獻者:
宗教學研究所
何建興
Chien-hsing Ho
關鍵詞:
入菩薩行論
;
消費價值觀
;
慈悲心
;
寂天
;
菩提心
;
空性
;
人格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5-08-06 11:34:20 (UTC+8)
摘要:
佛教對於苦的認知是以對自我認知的錯誤為主軸,有別於其他宗教面對苦的原因的說法。大乘佛教中觀思想,則從緣起性空來論說事物的真實面貌,而更進一步將空性思想融入慈悲心的修持,以成就大乘佛教菩提心的目標。寂天的《入菩薩行論》正是以人身難得、慈悲心、空性架構了修持大乘菩提心的思想。不過,此書的自利利他思想,對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價值觀所形成的生活生態有何意義?這種思想概念,能否融入追求利己以及競爭為成功標準主軸的社會,且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呢?本文著重於從《入菩薩行論》的菩提心修持的思想理論,探討大乘佛教的理想人格對於現代社會的意涵。 本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概述寂天的生平、《入菩薩行論》內容概說和六波羅蜜基本定義。第三章則是從印度大乘佛教的義理來理解菩提心的定義、菩提心與慈悲心和空性的關係。第四章以《入菩薩行論》的〈安忍品〉為背景,認識人類因欲求不滿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以及如何針對問題的原因而對治,再以〈靜慮品〉所蘊含的慈悲心的思想對菩提心發展的詮釋,與〈智慧品〉所論說的空性思想,探討其對實相事物的認知,和洞察自身無明執著的來源,歸納出《入菩薩行論》以菩提心為目標,所呈現自利利他的人格特質。此外,本章以世俗邁向成功的教育為對照組,闡述同為希求眾生能擁有幸福圓滿的人生為目的的大乘菩提心,所具備的人格特質與世俗邁向成功的人格特質的異同。第五章以資本主義生產者即消費者的觀念為背景,架構出經由消費廣告所形成的社會價值觀,又依此價值觀所形成的生活目標,探究《入菩薩行論》的理想人格對於現代社會的實踐意涵。第六章結論處則略談物質主義與佛教之間可能的矛盾處,以及本文的探討的不足處。
顯示於類別:
[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5NHU05183007-001.pdf
2362Kb
Adobe PDF
3841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25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