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31032      線上人數 : 48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787


    題名: 莊子生命境界論之研究—以內七篇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 張木生
    Chang, Mu-sheng
    貢獻者: 哲學研究所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莊子;生命;至人;神人;聖人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5-08-06 13:55:22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莊子生命境界論之研究──以內七篇為中心的考察」為題,全文共分五章完成,除了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材料以及研究方法與進路之外,其餘各章的摘要如下:   第二章:理論思想的承繼,首先對莊子年代背景作一深入瞭解,對莊子所生存年代之戰亂頻繁的環境、禮崩樂壞的社會,及其失意潦倒的生平先有所認識;其次即進入思想淵源的領域,以老子天道論的啟發為發端,明其以莊解老的天道論之義理內容精要,並將此分為道的體用說與道的整全說,分別闡釋老莊對道的思想內容和看法作一論述,再談及老莊理論的承繼,本章最後談老莊哲學的形成,試以相互呼應的方式呈現,來探究老╱莊哲學之無為與無我、虛靜與無心、自然與逍遙的境界理想。   第三章:生活實踐的工夫,乘物遊心扣緊莊子對有限生命的貞定,期悠遊世俗人間、恬淡自得;以安之若命、安時處順來肯認真我,隨順任物自化,提倡安命的修養與齊一生死的觀點展現;然而在生活世間難免出現個人主觀成心,因心知為世人最大的執著與弊害,也是心靈通往道境的主要障礙,故必以因是因非,凡事莫若以明、天鈞兩行以契入道的自然無為,使萬事萬物能如其自如,和以天倪,物我皆能和諧相適共榮;然真正的生活境界與工夫必也以心齋、坐忘為其歷程,以達唯道集虛、離形去智的損之又損的工夫,從而達到道之周流變化、循環不已,天人圓融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生命境界的證成,莊子生命的最高境界,為至人、神人、聖人;此等之人雖皆能復歸道本、同於大通,在體現真實情況的歷程中,雖其至極之境界無等差之分別,然而其所顯露的形式表現上似乎是有著些微的不同。至人之體現以吾喪我為真,以有人之形無人之情和用心若鏡,顯現至美至樂且超越功利目的的絕對自由,其自在無羈能與道為一、與物渾然冥合。但世人常以個人標準衡量他物,忽略他物存在的價值,這在神人之精神內聚,純淨無欲,自能和天地萬物相合,與萬物共化之下,以無用乃為大用、不用而寓諸庸,能使其精神自主而肯定自我生命價值。相同的道理,才全而德不形,即主宰於物而不被外物形體所拘縛,而能歸於大道之鄉。接著聖人以道的境界為真,復歸清靜素樸的本然,以自然無待為善,在恬淡無為中,萬物歸服、默化於無形,以虛靜觀照為美,抱守純一之道,讓生命逍遙絕對無待,達天人融通無間的究竟真實圓滿。   第五章:結論,由莊子思想對生命自覺反省與修養境界的啟示,可知莊子對生命現實問題的敏銳,在使現實生存內在狀態,返歸自足自適、無所依待,在於解脫生命之種種束縛與障礙,虛心體道,並藉形上天道的自然無為,與天地萬物統一於「逍遙遊」的生命境界,破除自我的設限與執著,潛心與物同化,展現生命藝術的價值與意義,本論文探究莊子思想境界中,試圖通過他的特殊認識系統,酌取生命藝術之思考方式,並期待為現代人找出生命精神的依歸,打破現代世人對科技文明所給予自己帶來的束縛與執著,拉開一生命永恆的價值觀。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5NHU05259013-001.pdf3581KbAdobe PDF1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17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