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2279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30317      線上人數 : 41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795


    題名: 《黃老帛書》治術思想研究
    作者: 張炳磊
    Chang, Ping-lei
    貢獻者: 哲學研究所
    謝君直
    Chun-chih Hsieh
    關鍵詞: 刑德;文武;虛靜;無為;道法家;形名法度;因循;黃老思想;治術;黃老刑名;稷下學宮;黃帝四經;黃老帛書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5-08-06 13:55:38 (UTC+8)
    摘要:   本文認為《黃老帛書》的出土和研究,不僅能佐證支持漢初七十年治局的黃老治術是能切實可行的治術,而此治術所依賴的不是只有「清靜無為」而已,而是在「清靜無為」背後的「無所不為」。當然《黃老帛書》治術產生有其歷史及文化的依據,因此,在第二章中本文從黃老思想盛行的戰國時代背景切入,以當時匯集各國菁英的齊國稷下為背景, 並探討黃老治術昌盛的思想淵源。   第三章中以文本為對象,探討《黃老帛書》治術的理論基礎,並從其根源-「道論」開始論述,本文認為《黃老帛書》將「道」與「法」作了一適度調和,成為其「道論」的特點,一方面轉化老子的「道」使之落實為「法」,另一方面將法家法治的觀念滲入老子無為的主張,一變而為黃老性格的無為。   在黃老治術理論的內容部分,本文分別從虛靜、因循與無為作一歸納性的論述,認為當君主以「虛」的無欲無為對待臣下,而臣下則以「靜」應上,二者的結合使得「道」得其所。而「因循」,即捨棄主觀的臆斷,將客觀的事物作為效法的對象,依照事物本身的規律而行動,不妄自專斷、刻意妄為,而能「物至則應,過則舍矣」。「無為」則是《黃老帛書》的「執道者」所依據的客觀律則,其運轉的方式是獨立於人的主觀意願之外,執道者以一種純粹客觀,不雜主觀的冷靜觀物態度把握此一客觀規律,之後得以以控御萬物,而為萬物歸服的「無不為」。   第四章則探討黃老思想如何具體落實運用在政治操作上,本文分從「刑名法度」、「刑德兼用」、「王霸雜陳」及「用兵強國」治術運用上論述之。《黃老帛書》中認為執道之君王要能統一天下並教化之,其關鍵就是要參照天地自然規律,才能舉措合理,而此天地的客觀規律反映在人事之理上,即是審其形名,審察「形名」此一客觀的法度標準上。在國家治理的政策運用上,《黃老帛書》乃提出「文武並重」、「刑德兼用」的調和政治。在政治手段上的運用是「刑德兼用」,而用於定天下、安一國的策略即是「文武並立」,呈現在王天下的治術上即是「王霸雜陳」。最後的「用兵強國」,不僅是《黃老帛書》中的重要命題,更是為達到一統天下的必要手段。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5NHU05259021-001.pdf2105KbAdobe PDF1007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74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