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281      線上人數 : 26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800


    題名: 佛教的生死觀—從天台智顗的心靈哲學看生死解脫
    作者: 周鶴庭
    Chou, He-ting
    貢獻者: 哲學研究所
    尤惠貞
    Huey-jen Yu
    關鍵詞: 生死解脫;佛教;心靈哲學;智顗;生死觀;天台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5-08-06 13:55:48 (UTC+8)
    摘要:   世間萬物,生滅變異,芸芸眾生,有生必有死。生死是人類的大事,生死課題也是現代人所必備學習的一環,而佛教教義本身就蘊涵著許多可提供現代精神醫學、心理學等思維靈感,而其中把焦點集中在天台智者大師心靈思想,希望從智者的心靈觀,來探討智者對生死之詮譯。    高齡化的社會,生命尊嚴與臨終關懷,所衍生的死亡問題,乃涵蓋生理和社會層面的關懷,並擴及至心理和靈性的層面,要得脫即要如實觀當下的一念心,心是法本,心能生萬法,「一念無明法性心」,即具三千世間法,無明即法性。心攝諸法,修心與調心,要修行得解脫,無非要面對當下一念,調整身心變化,善根發相,便能發生般若智慧,分別邪正,照見真理,觀心與轉念,觀照心的無明特性,由此而破除一切煩惱,達到覺悟、解脫的效果。    任何人均無法超越死亡,卻執著於脫離死亡的意念而喚起了苦惱,乃是由於心與身之虛幻,没有認識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向外馳求,本來不存在的虛幻的東西。生與死之流轉,生死諸法實相,眾生造作種有漏業,才在生死洪流中因果相續、生命相續、輪迴不息。不執著於空有,不帶任何的念頭,不包含任何的追求與執著,非生非死,即生即死,死亡對於凡夫來說則是覺悟的最好時機。    智者的生死解脫之道,能知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畏懼生死,才可從生死中解脫開來,明與無明當體一如,去執即生死證還滅,菩提心與解脫之道,念念當體皆能如實明白,而不執著迷染,使心當下則念念分明,無執無礙,體現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境界。    就天台的生死觀,因展現智慧之圓實絕妙,所以境界亦隨之圓滿無礙。智者對生死之詮釋,心是生死解脫之鑰,上天入地,成凡至聖皆繫一念心,心是生死解脫之關鍵,面對生死問題,藉生命修證之層層進展,不斷地轉化提升以至圓融無礙而自在解脫,即于每一念而面對一切法當下體證,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使生命得以更圓滿自在。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5NHU05259026-001.pdf2532KbAdobe PDF1010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434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