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28209      線上人數 : 61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3128


    題名: 唯識佛學的生死哲學及生命教育之應用
    其他題名: The Life and Death Philosophy of Mind-Only Buddhis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ife Education
    作者: 林育辰
    Lin, Yu-Chen
    貢獻者: 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黃國清
    Guo-Cing Huang
    關鍵詞: 轉識成智;唯識無境;阿賴耶識;生命教育;生死哲學;唯識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015-08-25 15:59:16 (UTC+8)
    摘要:   生死是每個人、每個家庭會碰到的重大問題。這個問題帶來的不僅是失去家人的悲痛,更是面對自己終究也會面臨死亡的無奈及害怕,如何面對這生死問題,從失去至親的悲痛中走出,接受死亡這個既存事實,轉而對其離去祝福;回到自己的身上,提前對死亡進行思考及準備,不逃避死亡,而是超然的面對之,這些都成為普世眾生共同的嚴肅課題。  瑜伽行派的唯識思想,繼承以往的阿毘達摩思想的基礎,嘗試修正空思想的偏向,其分析諸法現象並承認「心識」的存在,並沿襲了般若的空思想,進而把它組織成唯識義理思想;從教理上看,唯識思想是高度發展的佛教思想,不僅處理了部派佛教可能落入實有及中觀學派可能流為空的問題,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思想體系。  佛教關注生命的問題,並致力於消解身體面生老病死及心理面憂愁苦惱的種種苦痛,對於生與死進行了全面的透視,其實生死都是正常的現象,也就是生死的本質並沒有問題,人類之所以會有生死的問題,是因為無明,不明白生死才會產生問題,也因為如此才會產生貪、嗔、癡、慢、疑、惡見等的煩惱問題,而這樣的煩惱帶起有情眾生的情緒變化、障礙,進而造業並留下業力,讓有情眾生陷入輪迴之中不得出離生死。其中唯識學從心識及其所帶出的心理活動、對外在事物認識的說法以及識流轉後所開始的生死觀,詳盡的提供相對應的說法,除了解事物的真相,也提供一套修行的次第方法。故筆者將從唯識佛學的義理進行探討,企圖找到生死流轉的原因,以及生死還滅的解決辦法,以此提供現代人生死問題的超克方法。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3NHU00259005-001.pdf2289KbAdobe PDF2266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63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