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28108      線上人數 : 60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4651


    題名: 由王世貞對科舉制度及王學末流的批判論其復古主張的文化意義
    作者: 卓福安
    關鍵詞: 王世貞
    復古
    科舉
    王學
    智識主義
    文化改革
    日期: 2003-07-01
    上傳時間: 2010-12-15 14:18:07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文學系
    摘要: 王世貞的復古理論具有相當程度複雜性,並非「摹擬」兩個字可以簡單概括,其中亦包含了重振世風及建立理想文化型態的思想。王世貞的詩文論特色在於勸人多讀書,除了注重「師匠宜高」的原則外,亦提出「捃拾宜博」的主張。由於帶有重振明代文學的需求,王世貞的復古主張必須取證於經典,因此其詩文論偏向於回顧歷史,具有「智識主義」的精神。明代文學風氣的演變,與其取士之法及王守仁「致良知」之學有密切的關係,在王世貞的著作中,有相當的篇幅批判科舉制度及王學末流對社會風氣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關於科舉方面:由於科舉制度的弊端,造成明代的讀書人以獲取功名為目的,平日研讀除了考試之規定範圍之外更無他書,造成眼界疏淺,即使中進士後亦缺乏廣博之學問。因此王世貞提倡復古,具有以古文辭的廣博以對抗科舉制度所產生的淺狹不博的時代意義。關於王學的末流方面:王世貞反對的是完全拋棄見聞之知,過度強調不學不慮,又不注意生活細節的思想。王世貞與泰州學派諸子的主要相異之處,在於強調知識學問的基礎對振奮世風的作用。由王世貞批判科舉弊端與王學末流的意見,可以發現王世貞復古主張具有對文化進行復興與改革之目的。
    關聯: 文學新鑰
    1期
    顯示於類別:[本校期刊] 文學新鑰
    [文學系] 文學新鑰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023000101.pdf75KbAdobe PDF699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483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