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5922      線上人數 : 82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4669


    題名: 從「詩文學聯邦」到「詩文學邦聯」:論80至90年代新詩社群的結構與思維
    作者: 丁威仁
    關鍵詞: 詩刊
    詩社
    詩文學聯邦
    詩文學邦聯
    網路
    日期: 2005-07-01
    上傳時間: 2010-12-15 14:18:30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文學系
    摘要: 從歷時性的角度觀察詩社(刊)的場域,我們不難發現在詩史的長流裡,詩社(刊)扮演著詩潮內主導或改變的角色,不同的群體透過不同的鏈結,形成不同的運動與運作,力圖去形成或改變時代意識,見證時代思維,推動時代潮流。林燿德曾經以「文學集團」與「集團文學」來區分「5-60年代」與「七0年代」台灣詩壇的詩社群組成狀態,他認為5-60年代的台灣詩壇屬於「文學集團」時代,個別集團或許擁有共同的宣言與號召,卻容納了不同風格與取向的詩人,仍然倚仗以情感凝聚的「人的組合」進行交互作用。而70年代則屬於「集團文學」的時代,集團內組成分子在主題與價值觀的認識上有濃厚的統一與認同,形成各種類型化的「觀念的整合」。然而,我們可以發現八0年代以降新成立的詩社群,已經產生離異於林氏所區分的某種新的思維,或將可以稱之八0年代的「詩文學聯邦」與九0年代的「詩文學邦聯」,本文便從這樣的角度出發,討論八、九0年代詩社群的結構與思維,以銜接過去學者的詩史論述。
    關聯: 文學新鑰
    3期
    顯示於類別:[本校期刊] 文學新鑰
    [文學系] 文學新鑰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023000306.pdf145KbAdobe PDF1097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592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