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544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278/19583 (93%)
造访人次 : 1027793      在线人数 : 65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447


    题名: 經典詮釋與技藝:論「游於藝」對經典教育之啟迪
    作者: 張錫輝
    关键词: 游於藝
    共同體
    共通感
    經典
    日期: 2006-11-01
    上传时间: 2010-12-17 13:42:40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通識教學中心
    摘要: 經典詮釋的問題在今日的台灣有其急迫性。此急迫性源於兩方面力量的交互作用,一是從清末持續至今的「意義危機」。經典詮釋另一急迫性的根源,可能來自於當代民主社會的發展。此一急迫性可分兩個層面說,一是庸俗大眾文化帶來的現象。二是台灣這個社會所形成的「怨恨的共同體」。解決此一危機的最佳方式是對經典加以追問。這個追問,在本質上不是問出一個客觀問題而已,而是必須在人的存有中進入追問的狀態。這個追問將我們導入了「游於藝」的探索。從志道、據德以致於依仁,皆是儒學中內聖成德之學,配之以六藝,可構成一整體之意義世界,那就是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者是一個整體。「游」是從容潛玩於藝,而這個「游」與「志道、據德、依仁」是同時進行的。事實上,「游於藝」的重要性正是建立於中國經典所欲陶養的君子,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既追尋內在德行之充盈,復尋求四體舒暢豐美,光輝外着的理想人格。朱子將「游於藝」與「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聯繫起來詮釋,使我們必須深思其中的意蘊。這個深思就是,「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提供我們「共同性生活的規章制度和目的」的「共同體」。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者一體的生活實踐,培養共同體成員對於事物的「判斷力」,這種判斷力背後所聯繫的原則是通過日常事物,在一件件事件中建立一種「健全感覺」(一種「社會感」),我們依恃這種「健全感覺」處理我們與人的關係。詩和禮最後被歸結於樂,讓我們考慮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所建構的共同體,其實是一種「語言共同體」。因此我們可以說,經典教育意欲建立一種以詩禮為核心的「語言共同體」,並希望以此能夠改變當今台灣社會「怨恨的共同體」的現象。
    關聯: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1卷1期
    显示于类别:[本校期刊]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11010105.pdf126KbAdobe PDF1501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478检视/开启


    在N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