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54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278/19583 (93%)
造访人次 : 1024832      在线人数 : 58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455


    题名: 宗教社會關懷的理論與實踐-以聖約翰科技大學「宗教社會關懷」課程為例
    作者: 張哲民
    关键词: 全人教育
    宗教
    道德
    倫理
    自然道德律
    公民道德律
    宗教道德律
    日期: 2007-12-01
    上传时间: 2010-12-17 13:42:50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通識教學中心
    摘要: 「宗教」作為人類面對世界最主要的意義載體,它與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文化…...等無法分離,自然應當成為通識教育中社會人文課程最好的討論主題。但在側重職業導向、技術訓練的台灣技職教育中,卻常只是點綴性的冷門課程。「倫理」是人類在其社會文化中發展出來的特殊現象。人與一般動物皆有趨利避兇的本性,但人的生物特殊性卻必須藉由社會文化的合作、學習才能生存。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中,面對人性趨利的本能衝動,唯有透過公民律法的制裁,或宗教道德的預防,才能避免社會文化陷入混亂。但我們關於宗教的認知僅止於此嗎?宗教只是統治者控制社會的一種倫理手段嗎?為什麼一個民族認為善的宗教行為,在另一個民族中卻可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我們發現,宗教絕非僅僅只是勸人為善這麼簡單的解釋而已。然而許多學者卻將宗教只定位在這種制度層次上的功能而已,忽略了宗教本質上的超越性即表現在對於各種世俗社會文化永不妥協的抵抗當中。正是這種不畏時代強權,出於自律而非他律的倫理實踐,透顯出宗教倫理與自然道德律、公民道德律的不同之處。但宗教人卻也非就如此清高,自以為能夠脫離世俗而單獨成聖。宗教人在歷史中的種種實踐,往往有著許多不堪回首的遺憾。奠基在這種辯證性上,本文透過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與宗教倫理學,以問題為導向,論述「宗教社會關懷」這堂課的開設理念與學理應用,並在最後與讀者分享在聖約翰科技大學的教學實務經驗。
    關聯: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2卷1期
    显示于类别:[本校期刊]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11020103.pdf433KbAdobe PDF1378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583检视/开启


    在N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