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557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278/19583 (93%)
造访人次 : 919770      在线人数 : 89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本校期刊 > 揭諦 >  Item 987654321/5570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570


    题名: 論初期佛教「識」之概念及其特點-與現今主流學界意識研究作對比
    其它题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Consciousness
    作者: 林建德
    关键词: 初期佛教
    意識
    認識作用
    生命延續
    滅苦
    道德
    宗教
    Early Buddhism
    Consciousness
    Cognitive Function
    Continuation of Lif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Morality
    Religion
    日期: 2010-01-01
    上传时间: 2010-12-17 16:14:10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哲學系
    摘要: 心靈與意識研究在現今西方學界可說是一熱門的研究主題,諸多的研究成果皆採用或參考到佛教的觀點。但對於佛教與現今主流學界意識概念的出入,卻顯少受到注意。有鑑於此,本文即試著對初期佛教之「識」概念,作初步的解說與論述,其中主要採取的觀點有水野弘元、印順法師及Sue Hamilton等人,指出初期佛教「識」概念,不離認識作用及生命延續之依據兩個重要而基本的意義。就此初期佛教「識」概念的內容,可知東西方對意識的探討,是在相當不同的脈絡下所開展的。本文即試著與主流學界的意識概念作對比,論述佛教「識」概念之特點,認為佛教的意識論述,乃是以「滅苦」作為問題設定之方向,以道德及宗教之修練層面作為關注點,視心與意識為一切價值實踐的基礎,關心意識問題背後終極意義的探索。而這些特點,顯然與西方學界重科學、形上學或知識論的進路有所不同。一旦理解這些差異,將能「知己知彼」,有助於探討佛學如何回應現今的意識問題,並助於日後東、西方心意識問題的整合研究。
    關聯: 揭諦
    18期
    显示于类别:[本校期刊] 揭諦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揭諦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4012001801.pdf543KbAdobe PDF470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364检视/开启


    在N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