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203 線上人數 : 63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本校期刊
--傳播與管理研究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本校期刊
>
傳播與管理研究
>
Item 987654321/5897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897
題名:
媒體言論自由的界線─以誹謗案件「真正惡意」法則適用分析為例
其他題名:
An Analysis of Applications of the Actual Malice Principle to Media Libel Cases in Taiwan
作者:
馬立君
關鍵詞:
刑法
妨害名譽
新聞自由
真正惡意
案例分析
誹謗
actual malice principle
constitutional defense
chilling effect
criminal law
case study
defamation
libel
freedom of the press
fair comment
日期:
2010-01-01
上傳時間:
2010-12-20 14:47:29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傳播學系
摘要:
如何在保障媒體新聞自由與個人名譽法益間尋求平衡,一直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刻不容緩的課題,為了進一步保障新聞自由,大法官會議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七日公布了大法官釋字第五0九號解釋,正式將美國施行已久的「真正惡意」法則納入我國誹謗法制中,然而隨後「真正惡意」法則的擴張使用,卻也讓新聞自由與個人名譽法益的衝突日深。本研究聚焦探討此一重要課題,根據我國法律對於誹謗罪的相關規定,蒐集自大法官釋字第五0九號解釋公布後,至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之前的誹謗判例,運用案例研究分析,從中了解司法體系對於誹謗案件「真正惡意」法則適用情形,以及相關現象的發展趨勢。研究結果發現,各級法院在審理誹謗案件時,並沒有適用「真正惡意」法則的一致標準。本研究以為,「真正惡意」法則的適用,應該根據涉案人的身份,以及所涉言論內容性質,而有不同程度的適用,以避免一體適用時,反而無法確保審判的周全性、合理性、公平性。
關聯:
傳播與管理研究
9卷2期
顯示於類別:
[本校期刊] 傳播與管理研究
[傳播學系] 傳播與管理研究
[傳播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3022090202.pdf
464Kb
Adobe PDF
3369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586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