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近十年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風起雲湧,在政府大力推動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下,社區產業發展迅速蓬勃,正是當代台灣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民間力量發皇奮起的寫照。以南投縣而言,九二一地震是社區產業發展的關鍵。儘管震災帶來嚴重傷害,卻也震出社區發展的許多契機。不論社區組織、社福工作,甚至是社區產業的發展,開創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內涵,奠定未來台灣整體的社會發展重要經驗的基礎。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於九二一震災後,積極投入災後社區重建工作,扮演著政府「公共服務傳送」(public service delivery)的功能,所展現的政策績效,遠比官僚機關更具有效率,儼然成為台灣中部地區推動社區建設的主要動力,關鍵即在於蘊藏獨特且豐富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本研究希望從社會資本理論的觀點,探究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發展、公民社會建構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並探索社會資本議題之於組織的適應性與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