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37312      線上人數 : 41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7058


    題名: 莊子〈齊物論〉治療內涵運用於家庭教育之探究-以親職教育為中心
    作者: 謝佩芳
    Hsieh, Pei-Fang
    貢獻者: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莊子;家庭教育;治療內涵;修養工夫;齊物論;親職教育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014-11-21 10:39:20 (UTC+8)
    摘要:   本論文題目為《莊子〈齊物論〉治療內涵運用於家庭教育之探究──以親職教育為中心》,探討藉由〈齊物論〉治療內涵的運用,實行在親職教育中的可行性。本論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為緒論,老子提出無為以化去周文禮樂之束縛,承繼之莊子則將無為轉而成生命之修養工夫,以恢復原來之本真,其中〈齊物論〉之旨欲平齊萬物、消弭對立,正有此治療之內涵。面對社會變遷的快速,家庭教育面臨極大的挑戰,而親職教育是針對父母的教養方式提供正面且去偏去私的建議,這與〈齊物論〉治療的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藉由〈齊物論〉提出的修養工夫,可以為父母在教養產生的問題上,給予參考。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材料與範圍,第三節研究方法與原則。   〈第二章〉為莊子〈齊物論〉之治療內涵,第一節是執著之病癥,第一個病癥是彼我之見,世人執著於自己的看法而非議他人之意見,而行偏執的判斷。第二個病癥是是非之爭,受到成心或師心的主導,表現出來的即有偏頗。第三個病癥是標準之別,以標準來判別萬物,就失去生命的包容性,萬事萬物只能分兩邊站。第二節是去執之良藥,第一帖藥方是大夢與大覺,只有大覺才能知大夢,才能知彼與我,原本無分。第二帖藥方是莫若以明,「明」就是體道,知萬物之如其所如,不偏執於五官的感受。第三帖藥方是庸與用,以「庸」來看待萬物一切就會如其所如。第三節是復原之療效,第一層療效是喪我物化,「吾喪我」忘我而無彼。第二層療效是是非兩行,圓融與和諧就在兩行中實踐。第三層療效是道通為一,就可遊於天地間而逍遙。   〈第三章〉為家庭教育之困境及其療癒,第一節是親子衝突之化解,一是泯除親子間的差異,包容每個孩子就是泯差異。二是化去對立的產生,在管教上明白孩子之處境,就是莫若以明。三是去標準,以「庸」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每個孩子都可如其所如的成長。第二節是親子關係之和諧,一是溝通與互動以「吾喪我」的精神回應孩子,親子之和諧就能更進一步。二是調適與尊重,以是非兩行來超越,孩子愈能在成長中找到真實的自己。三是接納與欣賞,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給孩子一個最大的空間。第三節是親子生活之開展,一是多元發展,順著孩子的才質,包容孩子各種發展,親子生活就能逍遙。二是實現本我,孩子就能無待而如其所如的成長。三是逍遙自在,如莊周夢蝶之物我兩忘,即能有逍遙無待的親子生活。   〈第四章〉為結論,就前三章做回顧,總結〈齊物論〉之治療內涵融入親職教育,所帶出不同角度的觀點。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2NHU00259015-001.pdf1174KbAdobe PDF798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442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