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5178 線上人數 : 100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生死學系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生死學系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2150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504
題名:
孟子生死慧之研究
作者:
王玉玫
Wang, Yu-mei
貢獻者:
生死學研究所
陳德和
Te-co Chen
關鍵詞:
終極真實
;
終極關懷
;
實存主體
;
詮釋
;
生死慧
;
生死學
;
孟子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15-06-16 14:23:30 (UTC+8)
摘要:
本論文係對《孟子》書中的生死智慧做出學理的探討,全文共分五章,除首尾兩章之緒論和結論外,正文部分則依據傅偉勳先生對「現代生死學與生死智慧」所擬議之三個核心議題,亦即:實存主體、終極關懷以及終極真實,依序深入研究論述。本論文所屬之學術領域,顯然較偏重在哲學生死學,而且是以當代新儒學的基調為對話的主要資源。 所謂實存主體,即是人在生活世界中具體實踐和具體存在的真實自我,依儒家的義理,即是道德主體。道體主體雖然在孔子仁教中已見其端倪,但卻到孟子時才被清楚揭發出來。孟子迥異於歷來「生之謂性」的傳統,特就人之道德心性以言人的主體性。孟子的心性論雖然包括了感應義的心和本質義的性,但是二者在孟子看來卻是一致的,所以孟子常常以「即心善而說性善」的態度,向人表示其中的道理。儒家之道德主體亦不僅止於人之自我道德意識,它乃是在群╱己、天╱人的關係中做縱横的通貫者,所以又具有客觀的實踐義和超越的絕對義。 終極關懷在當代原本由美國神學家Paul Tillich所提出,所以在本義上即具有宗教的意涵和虔誠。若從宗教層面來說明人必有其終極關懷,此即證明了人是「向神」的存在,本文中則承繼牟宗三先生定義儒家為「道德的宗教」的立場,進一步指出儒家的道德實踐乃是具有其超越的遙契,並證明了自己乃是「向道」的存在。又儒家所表現「向道」之理想,徇非超絕於人倫世界之外,反而必先是從人文化成於天下的現實關懷著手,到義精仁熟之後才能再向上翻躍,企求即天即人、天人合徳,孟子所謂「盡心盡性知天」和「過化存神」即莫非宣示此義。 終極真實是特就終極關懷之最後目的而說者,就儒家言終極真實的證成,即是體天道而立人極。惟天道本是永恒的絕對,但依儒家即道德即宗教的義理,此永恒的絕對乃能內化於人的德行之中,以保住人的真正存在,若此一人的真正存在,其實即是聖人的境界。在本文中,對於天道真實和聖人體段皆有論述。本文先以宗教人文化為主軸,根據《尚書》、《詩經》、《易傳》和《禮記》等材料,歷述天帝、天命、天道在思想史中曲折轉變之過程及其義諦,二則藉由《論語•為政》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章和《孟子•盡心下》孟子「可欲之謂善」章,說明聖人界境之所由來與所以然,最後則指出,聖人與道同在、與人為善、與時皆行的法喜充滿,即是人對生死議題的最高智慧。 人自出生就註定是要死亡,然而人不僅是「向死」而己,人還能知道自己終會死亡,並由此而能興發生與死的意義探討,更因而展現「向神」或「向道」的實踐,顯示了「人雖有限卻可不朽」的尊嚴,凡孟子生死智慧之偉義,蓋有類於是者,今本論文特予以批露,對儒學和生死學而言,都是一種新的嘗試,筆者亦期待能貢獻棉薄之力。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生死學系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2NHU05672001-001.pdf
1136Kb
Adobe PDF
0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187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