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481 線上人數 : 42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本校期刊
--環境與藝術學刊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本校期刊
>
環境與藝術學刊
>
Item 987654321/2434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4341
題名:
文、聲、影—空間美學經驗的存在基礎
作者:
朱世雲
貢獻者: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關鍵詞:
發訊者
;
收訊者
;
感知
;
統覺
;
知覺
;
如畫之美
;
語源學
;
認識論
;
傳播學
日期:
2016-02-01
上傳時間:
2016-10-25 10:52:55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摘要:
文、聲、影,實為許多空間現象的一體兩面。此三元素,普遍被視為提供環境訊息的媒介。它們是人類在現象觀察後,可以採用的不同紀實表現手法。然而,受限於發訊者與收訊者 (sender/acceptor) 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可以對話或溝通的橋梁,以便讓它較為真實的彼此傳遞訊息。這個訊息橋梁的建立,包含有:感知程度是否對等;生活經驗是否類同;文化背景是否交流等等。在許多論述現象源起的專業領域中,解析現象的產出、媒介的使用、回饋的真偽,向來是個被廣泛討論的議題。不只是語言學的研究者,藝術創作者、心理學家、史學家、哲學家、傳播學者等,都同樣關心訊息如何構成、如何發送、如何激發回饋、如何檢證成效。從一萬多年前的洞穴壁畫到當下的後後現代複合創作,具象或抽象的訊息傳達,是不同藝術呈現方式巧妙及深奧的所在。例如同樣的彩墨,不一樣的畫家可以經過各自的技法與能力,創作出不一樣的作品。當然,表現出來的動情,自有落差。因此,空間表現法與美學的鏈結是否恰當傳達,著實不易。尤其,表現法在客觀環境變化瞬息之際,以及主觀條件建立不易,更有難處。試論述其緣起、過程及當下。
關聯:
環境與藝術學刊
16期
顯示於類別:
[本校期刊] 環境與藝術學刊
[建築與景觀學系] 環境與藝術學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4052001601.pdf
899Kb
Adobe PDF
323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76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